机床业景气度大幅回升 磨料磨具仍陷结构调整困境之中 |
发布时间:2017/2/20 |
去年以来,机床市场持续升温,国产机床竞争力不断提高,本地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,行业逐步回暖。在市场需求不断升级的环境下,我国企业主动适应市场,发力中高端,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成效。未来,国产机床还应在高端领域奋起直追,加快研发和创新的脚步————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,2016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景气度指数为53.9%,比上年大幅回升19.4个百分点,反映出行业运行呈现回升态势。 “去年四季度以来,机床工具行业市场逐步趋稳,一系列积极变化为行业发展带来暖意和信心。”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在接受《经济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尽管向好前景可期,但行业整体转型压力仍在加大,行业企业还要加速重构竞争力,主动匹配和适应不断升级变化的需求市场。 主要指标明显好转 从2011年起,机床行业进入下行通道。2016年行业景气度大幅回升,得益于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好转。2016年国内机床消费总额达到275亿美元,同比持平,结束了自2011年以来的连续下降。同时,行业产出呈现恢复性增长,达到229亿美元,同比增长3.6%,实现由负转正。 “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,国产机床在本土市场占比不断提高,达到72.7%。这说明我国机床行业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提高,是行业近年来加快转型升级的结果。”陈惠仁说。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,中国市场是国际行业巨头的布局重点,在这样一个竞争充分、激烈的市场上,72.7%的占有率来之不易。 伴随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,我国机床行业市场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,需求总量明显减少、需求结构加速升级的市场新特征日益明显。需求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,即自动化成套、客户化定制和普遍换挡升级。 需求升级必然要求机床产品要有新特点。“高效、精密、复合是持续多年的趋势,近两年来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特点,那就是智能化、绿色化。”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王黎明说。 分化明显转型加速 2016年机床行业景气状况低位大反弹,但是,行业发展分化明显。一方面,细分产品分化严重。其中,数控装置和功能部件景气度最高,为68.4%;金属成形机床排在第二,为61.8%;金属切削机床为51.3%,排在第三;工量具和磨料磨具处于荣枯线之下,仅为43.9%。对此,协会人员分析指出,在市场需求复苏拉动下,主机呈现回暖态势,但工量具和磨料磨具仍陷于结构调整的困境之中,呈现运行乏力的状态。 另一方面,企业发展两极分化更趋明显。面对机床工具市场持续多年下行,2016年有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、破产重组等现象,整个行业企业亏损面达45%。但不少企业则逆势而上,转型升级成果显著,在汽车、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,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进口替代。比如,大连科德在航天领域获得20多台五轴加工中心组线订单,普什宁江的自动线产品也在航天领域有所斩获。此外,国产机床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,南京工艺和宜昌长机连续3年获得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评选的“质量十佳”称号,产品可靠性得到用户认可。
|